教学科研

 
聚焦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南京建邺高中这场市级教研活动干货满满
2023-12-04

近日,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举行教研主题活动: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讨。来自南京多所中学的高中地理老师齐聚一堂,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教学、加强地理读图能力等,共同探讨交流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方法。

“同课异构”活动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在高一年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的韩松老师和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杨露老师,聚焦“常见地貌类型”,在各具特色的教学课堂上,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首先,韩松老师以《河流地貌——以长江为例》为题,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的长江之旅。他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沉浸式学习地理知识。“虎跳峡位于金沙江上游,受两岸高山束缚,江流入峡后宽仅50多米,相传最窄处虎豹曾一跃即过,故名虎跳峡。”随着一段视频资料的播放,同学们首先跟着韩松老师来到第一站,感受峡谷的险峻。随后,师生一起畅游鱼米之乡,解密九曲回肠,通过长江三角洲卫星图和长江入海口景观图,遨游长江之尾,感受江海一体。

韩松老师表示,这节课选取了和南京比较密切的长江为例,首先带同学们回顾了初中学习过的长江概况,接着引出河流的地貌,“地理课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书上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们以假想的旅行,从长江的上游、中游到入海口,给同学们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让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最后一站长江之歌,引出了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加强爱护和保护长江的意识,领悟人地和谐的自然观。”

高三研究课带领同学们关注家乡南京

“请选择一个最佳观察南京市地貌的地方,并说明原因。”在高三地理研究课上,来自南京市人民中学的张新老师,首先带来了“地貌的观察”课程,她带领同学来到南京的母亲山——紫金山,从对紫金山地貌观察的顺序,到对南京地形特征和空间分布的掌握,再到南京地貌与生活在这里的古今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这节课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地貌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地貌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的探究活动中,张新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段南京地铁线路图及局部线路放大图,“截至2021年底,南京地铁共有10条线路,总里程超过400公里,是中国地铁线路总里程最多的城市之一”。此外,“南京的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与城市内部以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地理环境的互动发展……”通过两份材料,张新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南京地铁1、3号线和2、4号线绕行原因、分析地貌对交通的影响、说明南京城的兴建与地貌的关系。面对这样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课,同学们在课堂上也是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随后,南京市文枢高级中学秦梦维老师也带来了精彩的“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带领同学们通过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秦梦维老师首先展示的情境探究案例就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串联“百强县”的沪宁沿江高铁线。

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沪宁沿江高铁沿途串联起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苏南地区多个“百强县”,完善了南京“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提升了南京作为国际枢纽城市的辐射能级。秦梦维老师老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和相关新闻材料,让同学们找出沪宁沿江高铁将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此外,秦梦维老师还让同学们结合扬州交通地位的兴衰变化,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的影响。课堂上,秦梦维老师用丰富的图表,提升同学们的地理读图能力。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地理老师们表示,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更加注重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并启发思考。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既能对所属区域比较熟悉,又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要不断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带着热爱和兴趣去学习地理,培养家国情怀。

供稿:刘静;编辑:沙景雯;审核:李琼

返回顶部